登录 / 注册 400-816-1413
首页 >园区信息 > 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编号:PA_1589870455

价格:
100.00 万元/亩
园区级别:
国家级
园区类型:
政府园区
基础设施:
水电齐全
主导载体:
土地
规划面积:
90.89 平方公里
所在区域: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太子商业街与崇闽街交叉口西北50米
400-816-1413
在线咨询
基础信息
投资强度0.00 万元/亩
税收要求0.00 万元/亩
建成面积48.11 平方公里
土地存量0.00 亩
拿证时间
入驻企业44 家
招商载体土地
主导产业汽车工业,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电子产业
代表企业大帝集团、天马数控设备、鑫达工业、信佳电子、新光彩印、裕丰制衣、木仕美鞋服、港盛玩具、威泉制衣、福泸天纺布、星港塑胶、爱得利制衣、禾全绒布、德采化工
价格情况
水价:2.30元/m³
工业用电:0.64元/度
天然气:5.15元/m³
污水处理:1.40元/吨
蒸汽价格:
厂房出售:
厂房出租:
库房出售:
库房出租:
写字楼出售:
写字楼出租:
园区介绍

泉州高新区是200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6年3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泉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泉州高新区升格后,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建设,以泉州台商投资区为主园区,鲤城高新区、泉州软件园、石狮高新区、晋江五里高新区、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泉州高新区清濛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和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作为分园区,统一纳入高新区管理,现规划面积90.8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48.11平方公里。 泉州高新区自开创以来,先后投入22亿多元进行水、电、路、气、环保、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达115亿多元。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颁布了《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泉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在园区建设、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税收激励和科技投融资、人才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高新区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有力地扶持了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泉州高新区自升级以来,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实力提升、环境优化的要求,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业基础较为扎实,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泉州高新区在微波通讯、纺织鞋服、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力度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变。曾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泉州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数字对讲机)示范基地;微波通信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培育)。2012年,泉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1168.9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3.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51%,已经成为泉州市乃至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平台载体丰富,创新要素有效集聚。泉州高新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相对丰富,建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为园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技术、信息、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园区有高新技术企业78家,创新型企业42家,上市公司20家;创业投资机构2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企业技术中心4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重点实验室8家;高新区从业人员19.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7225人。 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呈增长态势,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 企业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占比2.92%,高于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企业更加注重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1年底,区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为267件。 分园发展独具特色,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发挥区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各分园区在过去的发展中,融合区域资源与产业积累,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基础。鲤城高新区和石狮高新区,成立时间较早,分别在微波通信、服装机械等领域以及与城市融合方面形成各自优势;主园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生态、土地和国家政策优势,后发优势巨大;晋江五里高新区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和示范基地,在运动鞋服、机械工业等领域具有较好产业基础;泉州高新区清濛园园区形态较好,生产性服务、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泉州软件园、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和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均是专业化强、发展态势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潜力明显的新型专业化园区。 泉州高新区在微波通讯、纺织鞋服、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大力度推进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各园区产业集聚特点明显。如主园区形成的机车产业,软件园形成的信息化产业,南安光电信息园形成的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石狮园形成的纺织鞋服产业,晋江五里园形成的新型纤维、新型产业机械、生物医药产业。鲤城园微波通信、清濛园电子信息、南安光电信息园等获批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主导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对工业经济增长较高的贡献率。

地图及周边设施
推荐园区

中北电商园

6.13平米

漕河泾新兴技术..

14.28平米

鄂尔多斯高新技..

120.00平米

上海青浦出口加..

3.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