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400-816-141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海外产业园区的模式面临的风险

海外产业园区的模式面临的风险

2019-06-14     来源:经济日报

在我国,海外产业园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探索海外产业园区建设。2005年开始,商务部开始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建立海外产业园区,并将海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我国海外产业园区在数量的增幅和增速上都取得极大进展。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共在46个国家建设了113家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入区企业4542家,上缴东道国的税费28.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8.7万个。其中,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达20个,包括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区等。

       海外产业园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发挥国际比较优势提供了产业转移载体和便利,同时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本土产业和技术升级。

       从企业角度来看,进驻的中国企业可以享受到集群效益,例如所得税的减免、园内土地的永久所有权、外资100%控股等,而单一企业则很难获得这些优惠政策。

       从国家角度来看,海外产业园区的发展契合国家目前战略。海外产业园区是目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海外产业园区为中欧班列这类跨洲跨洋运输通道提供固定的站点和稳定的货源。另外,海外产业园区提升了中国计算GNP的便利度。由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大规模投资,GNP这一新的经济评价体系正在构建。

       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企业投资的海外产业园区大都还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目前已建立的113家经贸合作区只有20家通过了商务部的考核。目前的海外产业园区以主办企业为主进行投资,资金到位有限,企业入驻量也不大,经济效益远未充分体现,也更谈不上产业园区对国际著名产业、知名企业的孵化效应,当然这也体现出了海外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