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400-816-1413
首页 > 新闻资讯 > 顺丰DHL智慧物流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顺丰DHL智慧物流园区是如何炼成的?

2019-12-19     来源:经济日报

某工厂日常生产,需要35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每天共1500多趟车次的零部件运输。由于各供应商只能使用各自被分配的固定装卸泊位,靠人工调度、记录,到货准时率只有40%。

  另一家制造厂,大量贵重物料进出库识别采用无源RFID方案,以手持人工扫描为主,容易导致漏检,物料位置和状态更是无法实时获取,导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为了让物流畅通无阻,顺丰DHL供应链中国联合华为一起行动,以康桥物流园区为孵化场,借助华为智慧园区沃土数字平台以及全栈ICT技术能力,结合顺丰DHL 50年来的物流行业积累和创新实践,打造智慧新园区。

  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挑战多

  据顺丰DHL供应链中国大中华区物流智慧园区项目实施项目经理Sunny Li介绍,物流本质是端到端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甚至回收,整个链条都会涉及到物流,同时也会有很多企业参与其中,然而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打通,这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据介绍,顺丰DHL上海康桥物流园区主要面临六大挑战:

  缺乏全局统一的运营中心:园区缺乏运行状态全面直观的管理手段,园区内人员/车辆/泊位/仓库等运营状态信息不全面,缺乏全局统一的运营中心,实现园区运营可视、可管。

  泊位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泊位按项目分配,调度手工处理,对于货车进入/离开泊位缺乏自动化管理手段。

  能耗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存在温控库温度没有及时上报、包装车间依赖经验手工调节温度等问题。以巧克力仓为例,在4~11月都会开启空调(依赖经验手工调节温度),其他时间依靠室温调节。

  出入管理程序繁琐:自有人员/车辆、外来人员/车辆出入管理以人工模式为主,被访人员需要到园区门卫和公司前台多次手工签单,程序繁琐。

  仓库叉车难于管理:叉车采用租用模式,来自伟轮、林德、科朗、永恒力等多个厂家,一些叉车无数据采集,一些叉车可采集数据,但也存在保修处理不及时、检修记录不全面、更换配件周期长等问题。

  园区安保技防不足:园区/仓库安防以人防为主,技防水平不高;核心安防区域需要多班轮值,安保人员投入较多。

  顺丰DHL&华为云打造智慧物流园区解决方案

  2019年6月顺丰DHL与华为智慧园区达成合作,期望通过华为和顺丰DHL研发团队对智慧物流园区项目的探索和实践,为其自身和其客户多个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经验指引。项目组前期精心运作,通过双方领导高层互动,签署合作协议,并框定了顺丰DHL康桥物流园区作为首选试点。

  针对以上挑战,顺丰DHL与华为云制定了“建连接”“汇数据”“+智能”的建设思路,并规划了1中心+4场景+10类需求的建设内容。

  据Sunny Li介绍,一个中心:指的是一个IOC大屏实时呈现仓库运营状态、温度状态、叉车实时运行状态、安防监控状态、车辆调度情况等,真正实现数字孪生。

  四个场景:指综合安防场景、便捷通行场景、资产管理场景、泊位管理场景。

  综合安防是对园区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主要是对外围周界的监控,有监控报警功能、视频巡查功能、防入侵功能等。

  在便捷通行方面,顺丰DHL布置了人脸闸机,访客和员工可以通过刷脸进出园区,做到无感通行。在车辆管理方面,与访客系统联动,可以实现访客注册后无感放行。

  资产管理主要是与华为合作新型的RFID技术,仓储中的资产(叉车、地牛、托盘等),现可通过RFID标签收集仓储资产运营状态和位置信息,之后通过华为云服务,将数据上报ROMA平台,再利用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识别价值应用